第一次DIY装机小结
又一次好久不见,先汇报一下近况。 五月底又重新开始在 MS 打工了,趁今年答辩完到开始读研期间找点事情做。 几乎同一时间学校也通知了返校,目前正在和 npy 体验最后一个月的校园生活(封校限定)。
配件挑选
先贴一张最后下单的配置清单吧。
简单概括从零到购买的几个任务:
- 总结自己的需求。
- 通过 B 站视频/知乎/博文的方式了解主流配置单和相关配件的性能。
- 浏览 JD,PDD,TB 各个店铺,通过比价软件确认此时的价格情况。
- 利用 Excel 或者其他表格软件整理几套自己心仪的配置清单。
- 重新确认自己的需求,最后选择配件下单。
确认需求
回到第一步,确认需求。作为软件工程的学生,「需求」这个词可以说已经刻入骨髓了。作为一种相当主观的东西,需求大概率会在你后续挑选配件的过程中发生变化,你了解得越多,你的选择越多,自然而然,原本没有的需求也会被创造出来。因此,前期一个大致的需求描述就够用了。 对我而言,需求可以简单总结为「高性价比,低颜值,相对便携」。
了解主流
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,我对硬件的接触可以说是相当少了。即使初三暑假购买并更换过一张显卡,高一的时候参加过拆机课(究极古董机),高二的时候给教室的主机更换了一张固态,大二的时候学习了计算机硬件基础。我也没有对电脑主机有过任何完整或者系统的了解。 通过看视频,读博文,大概清楚了装机需要的基本配件:主板、CPU、内存条、硬盘、电源、散热器、机箱、显卡(可选)。
这里推荐一个 B 站 UP 主 ZoveyChen的个人空间_哔哩哔哩_bilibili,日常更新硬件比价视频,也有主流的配置单推荐。
具体内容可以去观看各种视频了解,我这边了提几个值得注意小 tips。
- 主板和 CPU 通常会一起买,不仅是因为会有一些小优惠,还因为不同的主板支持不同的 CPU,例如 B550 主板支持 AMD 家的 CPU,B660 只支持 Intel 家的 CPU。
- 不玩游戏可以暂时不买显卡,矿潮刚过,价格仍过高。
- 不同级别的 CPU 和显卡需要的电源功率也不一样。
- 如果准备像我一样购买小尺寸的机箱,需要注意对应机箱支持的显卡/散热器/电源的尺寸。
比价下单
在比价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事情,虽然时代在进步,硬件性能在提升,但是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配件的价格都或多或少比以前便宜 📉(DDR5 内存条和矿潮下的显卡除外)。至少在考虑通胀的情况下,想要组装一台当前主流的配置的花销,是比以往显著要少的。 例如,在我印象中,固态硬盘是很奢侈的,一般来讲 1GB 的容量等价于 1 RMB。然而这次我买的铠侠 RC20 1TB 的国产固态硬盘,竟然只需要500+。 这里要说明的是,虽然看了好几天的 B 站 zovey 的比价视频和其他 up 主的评测,但是本人没什么耐心并且返校时间较紧张,在确定配件的选择后便匆匆下单了,导致配件的价格和史低还是有差距。 其中内存条「酷兽 金甲 3200 16G * 2」我在 jd 旗舰店下单了两条总共是 618 元,然而六月一号,pdd 旗舰店两条同样配置的内存条竟然只要530+。不过也并不需要后悔,毕竟我也有一半是生产力需求,早买早享受。
这里吐槽一下 BJMS 给远程的实习生发的电脑,竟然是 2014 年的 thinkpad x1,2核CPU,2G 内存!别说 local dev 了,无线网卡都能时常断连。
装机
装机也还算顺利,攒快递,拆快递,跟着 B 站的装机视频,装 CPU,涂硅脂,装散热,连电源,塞进机箱,盖上机箱盖子,插电,按开机键。
所有配件塞进机箱的样子:
唯一卡住我的竟然是最后的装系统,由于手边没有合适的 U 盘,我直接拿我的 500G 固态硬盘进行了一波装机。一开始图快,用的第三方 U 盘媒介创建工具,结果电脑点不亮。通过查看主板上的故障指示灯,发现是 Boost 灯亮,说明是 U 盘问题,最终换了个微软官方的工具初始化了 U 盘,终于是把电脑给点亮了。 因为不太喜欢光污染没有购买额外的 RBG 配件,所以机箱里唯一会亮的只有主板上的一个小绿灯。